她使众多孩子共有一个“妈” ---- 董玉霞20载慈善之路速写
日期:2016-06-24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586
按语: 习近平:“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慈善事业"条目的释义是:" 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 ,它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的福祉 。"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慈善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必须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载和激励。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热闹”过后,在行政动员缺乏对慈善事业持久影响力的状况下,我们又如何去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命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建构慈善文化,发展慈善文化。实践告诉我们: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弘扬慈善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减少社会冲突,调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大踏步前进,在这个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中国的慈善事业必将大有可为。营造“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是慈善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今天,当你纠结老人摔倒地上要不要伸手相扶时,当你犹豫是否相救不幸落水者时,当你不满没能及时拥有高端品牌手机或时装时,当你和爱人享用美味佳肴却口感索然无味时,当你把苹果放进孩子嘴里却得到不好吃抗议时;你是否会想到有那么一些人还需要帮忙抑或救助?你是否会想到有那么一些人身居寒窑、食不饱腹而挣扎在贫困线上?你是否理解还有那么一些“弱势群体”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诸如此问题,有人视而不见抑或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有人不仅诠释了答案,并且挺身而出扶危济困、排忧解难、身体力行!则此人就是具有良知、良心、正义之士,就是一个高尚、伟岸、正能量的人!就是一个新时期“民族的脊梁”!董玉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荆楚大地、惟楚有才。”在荆楚大地上,董玉霞扶危济困、访寒问暖、雪中送炭帮助老弱病残的慈善行为,二十年以来众口皆碑!她不求任何回报、不为名利的做慈善,但经常被人误解甚至家人、还会牺牲个人生活幸福——这些所有的障碍都不能动摇她的意志!伟人毛泽东有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名言对董玉霞而云,她的确做到了。出身寒门的董玉霞在几番拼搏积攒了一些“血汗钱”,而她动用“血汗钱”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德利结合、德莫大焉”,就这样,董玉霞默默无闻、甘心情愿甚至于倾其家产去做慈善,并且任劳任怨、不怕误解、忍辱负重、不计任何回报一直坚持做下来,而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个春秋!
董玉霞认为,一个人要真真正正的演绎完整的人生,那他的心中定是饱含丰富的爱,除却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之外,还会饱含对身边不相关人的爱、这就是一种无言的大爱,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粹、最温柔、最甜美、最高境界“真善美”的致爱!这世界因为这种爱的存在,才饱含了温暖和春意,变得灿烂光明而靓丽多彩。
“我感到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慈善”
“荆楚大地上有个爱心妈妈”。在湖北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如恩施来凤县有106名孤儿把董玉霞叫做“爱心妈妈”,而董玉霞长期资助孩子们生活、上学,常常给“儿女”们打电话,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成了这些孩子贴心的 “妈妈”。
“爱心妈妈”的大爱无疆,把善举延伸的很远,就在这年9月份,董玉霞和她的阳光慈善团队响应国家支援少数民族的号召,向西藏山南地区捐赠价值人民币60万元的物资。“看到或听到有那么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我感到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慈善!”董玉霞深情的说。
在董玉霞看来,尽管社会存在贫富不均,但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传统美德,让弱势群体得到帮助,有信心、力量站起来,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再怀着这份感恩之情,去帮助、关心别人,对构建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极其重要。
董玉霞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团队是什么性质的组织?都做了什么奉献?带着诸多问号走近董玉霞,纯朴、诚恳、慈眉善目、素颜白衣,仪态超卓、端庄文雅。她和她团队的辉煌业绩足以让人深深钦佩、油然起敬!
二十年如一日,董玉霞和她的团队开展各种捐赠活动100多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达几十万人,接待来人来访上万余次。她的善举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2006年被编入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189位;2007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心慈善家”荣誉称号,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并当选“爱心中国——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2007年度被评为中华爱心慈善形象大使,2008年度获“具爱心的十大行为楷模”称号;2009年2月,荣获“慈善中华行杰出形象大使”称号、同年荣获“湖北省爱心慈善奖”;湖北省政协委员、民建湖北省委委员、湖北省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佛协副秘书长这些桂冠足以印证了她的辉煌; 2011年11月被民建湖北省委员会评为全省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而她创建的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在湖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各项慈善活动达120余次,累计救助困难群众几十万人次,救助范围从湖北扩展到汶川、玉树、甘孜等地的困难群体,在省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10年12月,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获武汉慈善优秀公益机构奖;并被评为湖北5A级社会组织的知名慈善品牌。
一念慈祥 寸心洁白
二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二十年,有多少感人的片断在脑海中闪现、有多少难忘的瞬间铭刻心间……
当时间把指针回拨到20年前时,董玉霞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她在安徽池州工作时的一个片断:那是她在一天早晨去上街买米做饭的途中,看见一个人躺在路边昏迷不醒,可能是突发急症,生命垂危,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有生命危险。 救人第一!来不及多想,她把昏倒的人扶上自行车,推到一家医院救治,并拿出仅有的100元,帮对方垫付了医疗费。当她返回时,才发现口袋里已没有钱买米了。
追溯她的过去,在慈善的背后、是前辈们的大爱与言传身教。董玉霞出生于安徽怀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虽然她奶奶一字不识,承受了人世间的苦难,但有一个菩萨心肠,为人真诚、善良、谦和,从不与村民吵架,也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为他人的利益着想。母亲能吃苦耐劳,以和睦、宽厚与乡亲们相处,白天到生产队干活,晚上为孩子做鞋子,一针一线干到半夜。早晨六点起床后,她除了做饭、洗衣以外,还要喂猪。 奶奶与母亲两代人纯朴、善良、勤劳的品质,塑造了董玉霞亲和、宽容、大度的人格,并给她留下了最大的精神财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把善意放在心中,考虑他人的利益。 “那时乡村做饭需要柴草,柴禾比较缺乏,有一次,乡亲们为了柴草发生争吵,在我的劝解之下,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一场冲突,最后他们还成为了相互帮忙的好邻居”董玉霞说。 在充满以礼相待、和睦相处的家庭中,董玉霞得到了“家文化”的洗礼,这种文化基因植入她心中,成为她为人处世、成就事业、扶助他人、不求回报的准则,成为她以后把慈善当作自己追求的一个理想!
1999年,董玉霞离开家乡到武汉创办科贸公司,先后经营肥料、煤矿等。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每年过节日,她要到养老院看望老人,根据他们的身材、脚的尺寸,购买衣服、鞋子,并送去食品。
“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政策给我们提供了积累财富的机会,当我们享有优越的生活后,还要想着那些没有脱贫的人,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回报社会。”董玉霞说。
玉壶冰心 大爱无疆
董玉霞的贫寒的幼年,以及成长和创业中的坎坷经历,使她深知对一个困境中的人来说,得到帮助是多么的重要。事业成功后的她饮水思源,并不是只满足于过自我享受,而是时时刻刻还记挂着那些贫困的人们。湖北省公安县溜口镇,她捐资60万元,为当地修建了一座阳光大桥,解决了30年来两岸村民交通不便的难题,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阳光大桥”、“佛光大桥”。
在湖北郧西贫困山区的敬老院、福利院里,她有许多“父母”,每逢寒冬岁末春节前夕,她早早做好准备,为孤寡老人购买崭新的服装和鞋子,亲手给老人们穿上,嘘寒问暖,留下爱的亲情。湖北省荣军医院护养中心的孤寡老人也成了董玉霞的“父母”,长期得到她的悉心关照,老人们都把她当成亲人、当成“闺女”!
期间,她还到了湖北恩施地区,走访了一些困难户。虽然改革30多年,国内经济飞速增长,造就了一批亿万富豪,大城市的建设规模与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接近,但在来凤等县,还有一些特困户吃不饱、穿不暖。那些孤儿长期营养不良,发育达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甚至面临饥饿、疾病的威胁,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没有父母赋予的关爱,没有欢声笑语,生活不是充满了明媚、温暖的阳光,而是被漫长的黑夜与悲泣包围。
每当看到或听到那些孤儿们的惨状时,董玉霞就会热泪盈眶、万分揪心!“作为一个母亲,我看到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儿,热泪不禁模糊了我的视线,内心涌起一阵酸痛,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想法设法,让他们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因为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有责任援助还没有过上温饱生活的群体。”董玉霞说。
在董玉霞看来,尽管这些孩子的父母因天灾人祸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有走进学校接受教育的机会,有病得到治疗、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即使他们的父母在天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社会的关怀。
董玉霞与随行的人员,亲眼看到来凤等县的贫困群体后,一个疑问涌上她的心头:如何给他们提供有效的救济?通过什么渠道帮助他们战胜贫穷、疾病,让他们看到一个多彩的人生?
“低调做人做事。”刚开始,董玉霞把筹集到的衣服、大米、油等物资送到贫困群众手中,救济孤寡老人、孤儿,没有对外张扬,保持低调的作风。后来湖北省民政厅、慈善总会发现,在媒体上报道了她做慈善的事迹,得到了省有关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2005年12月,慈善总会成立十周年时,董玉霞作为特邀代表,被邀请坐到主席台,当时分管慈善的湖北省副省长蒋大国对她非常赞赏。
为了更好地发挥慈善物资扶贫济困作用,更好地为特困家庭、弱势群体服务,2008年4月,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董玉霞出资依法创办了湖北省省级非营利公益民办单位——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创建之初,中心没有资金,她出资50万元用于注册开办费;没有办公场所,她腾出家里的一套房子办公;没有车辆,她把自己的车作为工作用车;没有仓库,她又腾出车库和4间储藏间作为物资接收点,她的家人都非常支持她的慈善之心,丈夫用实际行动支持妻子做慈善,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支持妈妈做慈善。人累病了,住进了医院,她就在病房里召开筹备会议。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规范,合法,做慈善就只能做好!要倡导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感受慈善!在湖北省民政厅的领导下,在湖北省慈善总会指导下,在民建各级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指导、支持下,阳光慈善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如:成立理事会、建立专用账户、捐赠流程、仓库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了网站、物资接收站,聘请法律顾问,财务顾问,评估顾问,名誉顾问,监事等,中心配备办公室,秘书处,财务部,宣传部,项目部,艺术馆,爱心店,物资接收站,物资接收箱,培训学校等,发展到今天共有专职人员25人、义工数百人等等。她和她的团队夜以继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精神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把慈善工作具体落到实处。
据阳光慈善中心冷婕介绍,中心成立以来,举办各项捐赠活动100多次。向福利院、孤老院赠送物资;为鄂西、川藏等贫困地区捐衣赠款;资助孤儿、孤老、贫困学生、残疾人、重病患者,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湖北通城等地受灾群众,捐赠总额两千万元,衣物及救助物资数百吨,受益弱势群众数十万人。董玉霞身体力行坚持以一系列善举,践行自己的诺言和信念,让慈善事业像道道阳光普照大地,温暖着人们。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亲授“爱心大旗”
董玉霞在粮道等创办物资接收站,从试点变成了武汉慈善的亮点,变成“爱心家品循环店”,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慈善理念:“消费献爱心,购物做慈善。”居民在消费时,享受慈善的关爱同时又直接奉献了爱心,把慈善传给更多人,传向社会。
每年接收几百万吨物资,对于适合捐赠的物资,她发给急需要的贫困户,几乎每个月对社区居民,或贫困山区捐赠;不适合捐资的物品,如酒、皮衣、电器等进行义卖。董玉霞对物资进行第二次分配,也是对财富进行再分配,把具有正义感、责任感的市民、官员、学者、企业家,聚集到这个平台,激发了他们参与慈善的意识,塑造了一个城市的公益精神。
今天,董玉霞领导下的阳光慈善中心注重创新兴办慈善物资产业,从过去的输血到自身造血做慈善,中心首先启动了一项残疾人就业项目,不仅为本地的相关产业作出了贡献,也解决了这些弱势群体的生计,探索了一条慈善救助的新路。中心改变以往接受慈善物资途径,引导公众通过在线捐赠、慈善消费变现,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等渠道奉献爱心,为社会公众参与慈善共建平台,提供便利,不断扩大慈善资源,在一系列成功举办的活动中,大力发挥阳光慈善自身优势,为打造有公信力的慈善品牌大步跃进。
作为湖北省阳光慈善中心理事长,董玉霞坚守的慈善理想是: 慈善是人与人之间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关怀和互相尊重的一种行为;慈善是爱的平台,是汇聚爱的大海;慈善没有富人与穷人的区别,慈善只有无穷无尽的爱!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慈善理想,阳光慈善中心重点开展一个工程:建成阳光慈善园;四个行动:阳光助孤、阳光助学、阳光助残、阳光助困;六大计划:阳光慈善艺术馆、阳光慈善爱心店、阳光慈善物资接收站、爱心捐赠箱、阳光培训学校、爱心慈善岗位等。
董玉霞首先启动阳光助孤行动。2010年3月9日,经过精心筹备,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隆重举行阳光助孤启动仪式,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将一面所有到会领导签名的饱含各界爱心的大旗,亲手交到董玉霞手中。部分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进行了捐赠,募集款项、物品达百万元。
启动助孤行动后,阳光慈善物资中心立即将募集到的善款和物资捐赠给来凤县少数民族孤儿和孤老,每年组织对少数民族一对一的资助,帮助孤儿与资助父母见面、谈心,让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父母的温暖,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共享阳光、共促和谐”关爱行动.
“做慈善让我感到没时间变老”
为更好把这项事业做好,董玉霞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经费。2012年4月,中心获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项目单位,并获得50万元的资金。5月即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贫困地区利川市团堡镇的求助信息。董玉霞带领中心在当月按照财政项目要求采购捐赠物资,并在5月30日连夜装车,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跋山涉水运抵利川团堡镇,向该镇8所贫困学校的学生和贫困家庭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爱心物资。
6月,中心又将总价值20万元的生活物资(有大米、食用油、被套、棉被、服装等),送到武汉市400户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8月下旬,为神农架林区的贫困共产党员、贫困劳动模范、困难群众、五保对象、少数民族群众及宗教界困难人士、低保户、孤、寡、病残以及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送去价值45万元的生活物资和教学物资(有米、油、被套、棉被、电脑、校服、教材、服装等)。在神农架林区松柏镇中心街举行大型阳光慈善情系神农架扶贫济困捐赠仪式,并将爱心物资送到老百姓家中。
开办阳光慈善培训学校。为解决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家庭和大学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董玉霞于2012年5月创办了阳光慈善培训学校,在民建湖北省委的支持下,学校向中华思源工程人才成长基金申报了人才成长公益基金技能培训项目,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批示,在获批60万元的基金后,中心分别在湖北鄂州、麻城、新洲、十堰等地通过举办培训班及时对上述人员开展了免费技能培训,培训600名学员掌握了实用技术,为他们就业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
董玉霞的阳光慈善艺术馆、爱心店在鲁巷广场的大力支持下,将慈善产业走进了光谷鲁巷广场繁华商圈,让慈善创新发展得以实现。
董玉霞与新华网的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在湖北省安徽商会的大力支持下,在马占军先生爱心冠名的留守儿童项目从最初30所学校爱心图书室的建成,现已向200所学校爱心图书室迈进。
每当人们关心她的身体健康时,董玉霞总乐观地说:“我做梦都是在做慈善,做慈善对人身体精神非常好,会使人变得年轻,这么多年做慈善让我感到没时间变老。”
二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阳光慈善事业而言,她是一首嘹亮的青春之歌!一部豪迈的创业史!一幅壮美的时代画卷!
“云行雨步 超越九江之皋。” 今天,董玉霞和她的阳光慈善事业满载希冀又出发!尽管前面还有急流和险滩,尽管前面还有困难与挑战,已经魏然屹立的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和早已矢志不移的阳光慈善人,依然满怀信心与激情,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和越发稳健的步履,踏着慈爱的旋律,迈向更为阳光灿烂的明天!(作者:杨光)